潘承洞,1934年5月26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,1997年12月27日于济南逝世,著名数学家、教育家,曾任山东大学校长、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全国人大代表等。
摘取明珠,享誉世界
潘承洞专长解析数论,特别是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,先后证明了命题(1+5)和(1+4),两次在这一著名世界难题研究中居于领先地位,为中外数学家所赞誉。1982年,潘承洞与陈景润、王元共同以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。他与当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、王元、陈景润一起,被国际数学界称为中国数论学派的四大杰出代表。他在数学方面的卓越成就,为山东大学数学学科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教书育人,奖掖后学
1961年3月研究生毕业后,潘承洞被分配到山东大学数学系任助教。任教数学系30多年间,潘承洞始终工作在教学一线,为本科生、研究生开设了10多门课程,善于深入浅出地启发学生去理解和掌握课程要点和难点,深受学生欢迎。1978年,潘承洞作为改革开放后首批研究生导师,开始招收研究生,倾注大量心血培养中国年轻一代数学学者,共培养了10余名博士研究生和近20名硕士研究生,其中许多人已硕果累累,成为数学领域的重要力量。
(潘承洞指导的博士研究生于秀源成为新中国首批18位博士学位获得者之一)
从严治校,超前谋划
作为著名教育家,潘承洞为山东大学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。他任校长后即提出了“文理并举,新老共进”,既注重综合性大学的基础理论研究,又积极扶持高新应用学科,为山大今天学科布局和特色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他提倡严谨求实的学风,注重师资队伍建设,爱才、惜才、用才,具有强烈的人才意识,是国内最早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教育家。他关心师生员工的生活,努力改善办学条件。他具有远见卓识,为学校超前谋划布局了一批新兴学科。他公正无私,为政清廉,谋局谋远,胆识一体。在潘校长长达十余年的校长生涯中,山东大学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,办学水平不断提高。